懶人包 | 【核廢水】日本海產還能吃嗎?對人體有害嗎?

核廢水 懶人包

因福島第一核電站內千個儲存核廢水的大水缸即將爆滿,日本政府決定於8月24日(本周四)開始排放福島核廢水出海。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香港特區政府將於同日禁止源自日本10個都縣的水產品進口本港,包括活生、冷凍與乾燥製品。除了影響海洋生態,也存在日本海產的食用風險。Nutrilion團隊整合了有關核廢水排放的相關資料,讓你一文了解!

被禁止水產進口香港的10個日本都縣如下:

1.東京6.群馬
2.福島7.宮城
3.千葉8.新潟
4.栃木9.長野
5.茨城10.埼玉

延伸閱讀:【核廢水】港府稱預先防範 禁日本10都縣水產入口

核廢水是甚麼?

核廢水是在2011年日本東北海嘯後所引發的核事故中,而衍生的環境問題。

在2011年3月11日,地震伴隨海嘯襲擊日本東北部,巨浪衝破防線、淹沒核電站,導致東京電力公司(簡稱東電)於福島的第一核電廠中之反應爐嚴重過熱,以致爐心熔毀。氫氣被排出堆芯,瞬間爆炸,而反應堆過熱熔化時所產生的放射性物質亦大量外洩。福島核電站事故是繼1986年蘇聯切爾諾貝爾(Chernobyl)核事故之後,全球史上最嚴重的核災。

為了冷卻在核電廠事故中熔化的燃料和燃料碎片,需要持續泵水。除了為此目的泵入的水之外,地下水也從周圍環境滲入該場址,雨水則落入受損反應堆和渦輪機廠房。當水接觸到熔化燃料、燃料碎片和其他土壤的放射性落塵物質時,亦會被污染。

核廢水先進液體處理系統(ALPS)

在2021年4月,即地震及核事故十年後,日本宣佈了關於處置福島第一核電廠儲存的事故水基本政策,即經國內監管部門批准後,將水樣提交聯合國際檢查並經先進液體處理系統(ALPS)處理,就能排放到核電廠周圍海域的方案,此舉引發部分國家爭議,「核廢水排放」亦隨即成為國際關注的環境議題。

日本福島的核廢水傷害性更高?

任何核電運作都會產生核廢料。而一般核電廠運行產生的廢水,主要來自機件、地面洩水或化學、洗滌廢液,不會直接與燃料芯接觸。然而,福島核災的污水包含事故當下用來替反應爐降溫的冷卻水、海水,以及10幾年間持續滲入的地下水、雨水,所含的放射性物質複雜許多。

根據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Greenpeace)於2021年發表專題文章指出,

福島核廢水比一般核電廠產生的核廢水含有的放射性物質,不僅種類更多,而且放射性更高,一旦排放到太平洋,將會對人體健康和海洋生態帶來極為嚴重的威脅。

一般核電廠運行的廢水,不會直接與燃料芯接觸。但因最高等級核事故而產生的福島核廢水,如不經過恰當完全處理,就是高濃度的核污染水

關於福島核廢水中含有的有害元素,可延伸閱讀:一文解釋 – 福島核廢水為何「與別不同」?

而且,香港核學會主席陸炳林博士也曾表示:

現在福島所排放的廢水,除了一些核電站廢水常見的放射性元素,例如氚、碳-14之外,還多了許多所謂的超鈾放射性物質,比如鈈、鍶、銫。在一般的核電廠裏是不會排出這麼高毒素的放射物。

日本福島核廢水對人體有害嗎?

根據日本外務省和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在排放福島核廢水出海洋前,會先經過「先進液體處理系統」(ALPS)過濾及稀釋。不過,當中仍存在一種不能被去除的放射性物質:氚(H-3)。

因此東京電力公司會將污水繼續稀釋,直至將其中的「氚」濃度降低至每公升1500貝克*,再排放出海。對於「氚」濃度,不同國家都有不同的安全標準,日本的監管標準上限為60,000Bq/L;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飲用水中含氚標準10000貝克/每公升;可見日本即將排放的含「氚」核廢水已被稀釋至約七分一之標準。

*貝克(Becquerel;Bq)是量度氚等物質放射性濃度的單位。在水而言,其量度的單位為貝克/每公升(Bq/L)

氚是甚麼?對人體有害嗎?

氚(tritium)是一種氫放射性同位素。氚與氫類似,會氧結合,形成HTO類似水的化合物,在自然水體、人體和自然環境中微量存在,氚氣也因其發光性能廣泛應用不同領域,例如醫學用的生物顯影劑、照明的逃生口標誌,也可以用以製作核武、氫彈,甚至作為核融合反應的原料。

「氚」本來就存在於自然界中,進入人體後會被代謝,並不會累積在體內。而目前尚無研究顯示有致癌的風險。

日本政府復興廳隨曾就核廢水主要放射性物質「氚」為原型的吉祥物動畫及文宣,進行形象包裝,立刻引來日本民眾的不滿,隨即下架。

核廢水含其他放射性物質 仍存安全疑慮

環保團體綠色和平調查發現*,除了氚以外,污水中還有鍶90(Strontium-90)、碳14(Carbon-14)、銫137(Cesium-137)、碘129(Iodine-129)和鈷60(Cobalt-60)、釕、銠、碲等物質。

 鍶90是一種高風險的放射性物質,能在環境中長期存在,逐漸經由食物鏈進入人體。鍶90一旦進入人體,容易積聚在人的骨骼中。2021年,東電文件顯示,經處理的6萬5000噸福島核污水中,仍發現超出排放標準逾百倍的鍶90。 

碳14的半衰期超過千年,能融入蛋白質、核酸和DNA細胞組成中,造成細胞死亡、DNA損傷或潛在的遺傳突變等。其他包括銫137、碘129和鈷60等放射元素,容易在海洋食物鏈中長期積累,人們若食用受污染的海洋食品,恐怕會帶來潛在的健康風險。 

日本排放核廢水後 還能吃海鮮嗎?

面對核廢水排放在即,大眾必定關注是食物風險。香港食物及環境衛生諮詢委員會主席梁美儀建議,市民應盡量減少吃大型魚類,例如藍鰭吞拿魚,因大魚屬於食物鏈較高層的生物,會吸入不同污染物,可能對人體有害。他續稱,海床泥土會有污染物沉澱,而且污染濃度較高,建議少吃比目魚等底棲魚類,亦應減少進食貝類或蚌等會過濾水中有機物的生物。不過梁美儀相信,特區政府會妥善把關,確保進口本港的日本水產可安心食用。

資料來源:國際原子能機構綠色和平世界衛生組織環境及生態局BBC NEWS中文Radio Free Asia

Follow我們 Social Channel 得到最新資訊 :

IG: nutrilion.hk  | nutrilion.ec

FB: nutrili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