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泥灸】痛經/痛症/濕氣重必做?中醫師拆解泥灸好處+3種人適合!
針灸、天灸或者大家就聽得多,泥灸是甚麼?NutriLion 邀請了註冊中醫羅穗明醫師分享,中藥泥灸療法的原理、好處和適合進行泥灸的人士。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否適合,不妨參考本文了解更多!
【便秘】7種便秘證型你屬哪種?中醫師教你2招恢復腸道健康!
都市人工作過勞,身體氣血不足,加上常吃辛辣、煎炸或加工食物,更易令腸道機能失調引起便秘問題。註冊中醫梁慧儀醫師提醒,便秘問題不應忽視,避免造成腸道疾病,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梁醫師分享了7大常見便秘類型和相應方藥,幫助補氣潤腸、增液通便!
【薑茶】驅寒又保暖 月經期間最適合?即睇薑茶功效與禁忌
中醫認為薑茶味辛性溫,入肺、脾、胃經,有驅寒解表的功效。不少人都喜歡喝薑茶,那麼你又是否知道薑茶的功效和禁忌?原來有些人竟然不適合飲用薑茶?即睇薑茶懶人包!
【中醫戒煙】衛生署與博愛醫院合作推中醫戒煙耳穴貼 | 附預約詳情
為響應世界無煙日,衛生署與博愛醫院合作推出中醫戒煙耳穴貼。博愛中醫轄下48個診所包括流動醫療車,均可提供服務。戒煙人士可以電話或網上表格預約服務。
冬天進補|亂補身恐上火招反效果 中醫拆解8大體質進補法
立冬後,本港天氣開始變得涼快,日夜溫差較大,而且間中有季候風出現,稍一不慎就容易受寒。中醫角度而言,冬季養生應以「補腎防寒,斂陰護陽」為原則,一般而言可多吃養腎及溫熱護陽的食物,然而並非適用於所有體質。有中醫表示冬季飲食進補可分為溫補、平補及涼補,適合不同體質人士,提醒大家要按照自己的體質去調節,勿自行胡亂進補,否則易生反效果。
水腫反而要多喝水?一文公開如何去水腫六大方法!
有時候起床,發現自己臉部浮腫或身體水腫,可能是濕氣滯留所致!中醫認為水腫與體內經氣運行不順有關,才導致無法代謝出濕氣。想知道如何去水腫?千萬不要錯過這篇文章!
【調理月經】解開月經肚痾成因,這三類女生要特別注意!
女生月經時除了經痛,還會不停肚瀉,非常不適!中醫認為月經肚痾和脾胃虛弱有關,而有三種體質的女生特別容易肚痾,甚至有其他月經不適出現!想知道你是不是這三種人,馬上查看!
【中醫養生】濕髮不吹乾?中醫師:寒濕邪氣留滯易頭痛肩頸痛!
都市人容易頭痛肩頸痛,除了日常坐姿不良和經常低頭用手機外,洗髮後沒有即時吹乾亦是一大主因!註冊中醫張家穎醫師提醒,頭部是全身陽氣最盛部分,長期濕髮披頸使邪氣滯留,容易衍生各種疾病。
【暗瘡】夏天狂爆瘡?中醫教你4步曲預防暗瘡!
每到夏天,氣溫急升,加上香港在夏季的濕度也十分高,不少人的皮膚狀態都變得不穩定,不停出面油甚至「爆瘡」!中醫角度暗瘡與體質、飲食和護膚皆有關係。Nutrilion邀請了養康中醫館為大家分享預防暗瘡四步曲,讓大家在今個夏天不再受暗瘡困擾!
【經痛=宮寒?】30歲女經痛日服8粒止痛藥 中醫教分真假宮寒對症速治癒
十個女人九個寒?經痛一定因為宮寒?其實宮寒都有分真偽,經痛不一定因為宮寒。註冊中醫師包宇婷指出,從中醫角度有2類較常見的經痛患者 — 「虛寒型(真宮寒)」及「寒熱夾雜型(偽宮寒)」,前者一般由於腎陽氣不足,無法溫暖體內臟腑而形成,後者則非單純的寒性體質,較多出現「寒熱夾雜」情況。包醫師會列出兩者的病因及症狀,並分享真實個案加以說明,以及講解如何以中醫方法治療,助大家對宮寒加深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