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香港人在感到疲勞、腰酸背痛時都會選擇刮痧去舒緩各種症狀。由於刮痧後皮膚會短暫留有痕跡,這些「痧」常常被視為判斷治療是否有效的證明,甚至有人追求刮出滿身深紅色的痧。但「出痧」的情況和治療效果到底是不是真的有關係?營養獅一次過為您解答刮痧的常見問題!
刮痧的原理
先破壞,再建設
刮痧的原理是刮痧板輕輕沿著經絡、肌肉筋腱的紋理刮動,過程中被刮動過部位的皮膚可能會「出痧」,亦即是產生紅痕和紅點。出痧其實是因為該身體部位的微小血管和附近的組織被摩擦時遭到破壞,刮痧療程屬於「先破壞,再建設」,透過破壞微小血管,加速身體新陳代謝,更快排出廢物和毒素,就可以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中醫角度認為出痧會令皮膚毛孔張開,有效將病氣排出,達致治病效果。
促進血液循環
看到這裡,您可能會心生疑問:為什麼刮痧過程中,微絲血管和組織遭到破壞我卻不覺得疼痛,反而有種暢通、舒緩了的感覺?我們先舉一個生活化的例子--相信大家都試過發現身上有瘀青,卻不知道是何時弄傷的。身體血液循環較差的部位,微血管同樣比較脆弱,因此很容易碰到一下就產生瘀青,而刮痧會出痧亦是同理,輕輕刮動造成的痛感不大,但仍然可能會滿身都是痧。
刮痧亦可以舒緩肌肉繃緊和痠痛,在中醫角度,「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痠痛都是源於血液循環不良。而刮痧正正就是用刮痧板將患處旁邊的血液帶入患處,促進該部位的血液循環,帶走原本積聚的瘀血,迅速減輕痛症,並鬆開僵硬的肌肉。
刮痧的功效
刮痧透過對血管和淋巴進行物理施壓和刺激,促進血液和淋巴液循環,達致快速排毒的效果。刮痧後毛細血管以及汗孔擴張,亦能夠加速排汗,有效去濕。根據中醫理論,大部分傷病都是由毒和濕引起,刮痧能夠排毒、去濕,也就能夠治療、減輕多種症狀,包括:
- 感冒
- 水腫虛胖
- 肌肉、筋腱勞損、痛症等(例如肩周炎、落枕等等)
- 頭痛
- 胃病(胃痛、胃脹等)
- 輕微中暑
- 鼻敏感
- 哮喘
- 面部浮腫、缺乏彈性
刮痧後起痧的顏色反映的身體狀況
刮痧後皮膚泛起的顏色可以反映患者的身體狀況,因此會出現不同部位有不同深淺顏色的情況。一般來說,刮痧後 3 – 5 天內就會退痧,深色的痧或需更長時間才能消退,但退痧時間亦不會超過一星期。
微微泛紅、沒有紅點
刮痧後皮膚泛紅卻沒有出現紅點,是不是就是刮痧沒有功效?剛好相反,沒有起痧而出現這種顏色證明該部位的身體狀況健康!刮痧不應該一味追求起痧,正如前面所說,血液循環不良的部位才容易起痧,如果硬要在健康的部位刮出瘀斑,反而會破壞健康的血管,造成瘀傷。
深紅色
刮痧後最常見的顏色,表示體內濕熱,情況不嚴重,刮痧後應會舒緩不少。
紫紅色
患者體內有瘀熱,同時伴有痛症,相關部位的肌肉或筋腱傷患可能已積成炎症(例如肩周炎、筋膜炎等等),單次刮痧能夠舒緩痛楚,但或需要定時刮痧/配合其他療法才能有長遠的改善。
紫黑色
患者體內積聚的瘀血較重,可能有內傷,痛症應已持續頗長時間,病情較重,刮痧的效用有限,需要配合其他治療手法才能有效減輕痛症。
黑色
患者可能因為有慢性疾病而需要長期服藥,如果患者沒有長期服藥紀錄而刮痧後皮膚出現黑色瘀斑,則可能患有惡疾,需要立即求醫。
有關刮痧的常見問題
- 有哪些人士不適合刮痧?
- 體質虛弱、身形瘦削的人士
- 孕婦、行經期間的女士
- 酒醉、空腹、過飽的人士
- 患有出血性疾病(例如白血病)的人士
- 久病初癒、重病等較虛弱的人士
- 過於虛弱的長者
- 皮膚較薄的人士
- 患有皮膚病的人士
- 刮痧後需避免吹風、濕水?
中醫師建議刮痧後要保暖、避免濕水,最少相隔 2 小時候再洗澡。刮痧後汗孔、毛細血管擴張,病氣、寒氣容易進入身體,引起其他疾病。另外,中醫師亦建議刮痧後飲食盡量清淡,避免油炸、生冷等食物,療效才能更加顯著。
- 刮痧後出現瘀青正常嗎?
白血病患者在刮痧後會出現瘀青,所以患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並不能接受刮痧治療。如果患者沒有相關的疾病,卻在刮痧後出現瘀青,則可能是患者有累積已久的舊患,刮痧能夠幫助散瘀舒緩。另外亦有不少人士會購買刮痧板,在家中自行刮痧,如刮到骨頭位置或施力不當,亦可能會造成瘀青。建議各位還是找有經驗的治療師進行刮痧療法。
- 刮痧後要多喝水?
最直接排毒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刮痧有排毒、去濕的功效,而且刮痧的過程也會將汗逼出,所以建議大家刮痧後也要多喝水,最好是溫水,忌飲冷水,補充水分之餘更促進身體新陳代謝,令排毒、去濕效果更顯著。
- 刮痧後多久可以再次接受刮痧治療?
刮痧畢竟是破壞身體血管的療法,除非有痛症或醫生建議,否則並不建議大家經常刮沙,以免對身體造成過大的負擔。如果需要多次接受刮痧治療以處理痛症,也必須要在上一次刮痧完全退痧後才能進行治療,不然皮膚未完全復原,可能會刮破皮,甚至引起感染。
延伸閱讀:更多中醫療法
免責聲明:本網頁所提供的資料只作參考用途。 對於本網頁所載任何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本公司一概拒絕承認任何隱含的及/或明示的保證,並且不會就此作出任何陳述。
Follow我們 Social Channel 得到最新資訊 :
IG: nutriLion.hk | nutriLion.ec | nutriLion.cook
YouTube: @Nutrilion.healthylife
FB: nutriLi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