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天氣又熱又侷,還會特別容易有腸胃不適、腹瀉,甚至腸胃炎?註冊中醫師梁佩儀表示,「長夏」時節濕氣最重,容易影響脾的運化功能,導致濕邪困脾,出現腸胃不適症狀。她提醒有4個易致夏天腸胃不適的生活地雷,並分享多個有助舒緩腸胃不適的中醫貼士,包括食譜及穴位按摩,助大家調整脾胃。
註冊中醫師梁佩儀接受《營養師.醫師》訪問時指出,不少香港人一到夏天便會出現食慾變差、肚脹、身體乏力等不適,本以為因天熱既熱且侷而中暑或上火,實則是脾胃出事,而且與「日日開冷氣、飲凍飲,成日食無定時」有關。她解釋,中醫認為夏季屬「長夏」,大約對應新曆的7月至9月,乃濕氣最重的時節,氣候特點是濕熱蒸騰,容易影響脾的運化功能,導致濕邪困脾,出現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
「脾主運化,最怕濕。濕氣一重,脾就『死火』,消化功能下降,腸胃自然出現問題。尤其是香港咁濕熱嘅地方,加上不良生活習慣,根本就係自製腸胃病。」
夏天易肚痛腹瀉4大地雷
梁醫師列出夏天易致腸胃不適的4個地雷位:
- 天氣濕熱影響脾臟運化功能
- 每天將凍飲當水喝
- 長留冷氣房吃生冷食物(例如壽司、沙律等)
- 晚上邊吃煎炸油膩食物(例如炸雞、薯條等)邊煲劇

中醫舒緩腸胃不適小貼士
如想舒緩腸胃不適,梁醫師建議大家要做到以下4點:
- 飲食要清淡,可多服用淮山、茯苓、扁豆等幫助健脾。
- 避免喝凍飲,改喝常溫水;即使點喝凍飲,亦應盡量少冰、走冰。
- 做適量運動,幫助身體排濕。
- 可煲「茯苓扁豆茶」日常飲用,健脾利濕。

茯苓扁豆茶食譜
茯苓扁豆茶材料(2-3人份)
茯苓 | 10克 |
炒白扁豆(無炒亦可,但炒過較健脾) | 10克 |
陳皮 | 5克(或1小塊) |
生熟薏苡仁(可加強祛濕) | 10克 |
水 | 適量 |
茯苓扁豆茶做法
- 所有材料先用清水稍浸5–10分鐘。
- 加入清水,用中火煲滾後轉小火煮約30分鐘。
- 關火後可焗10分鐘,稍涼即可代茶飲用。
貼士:
- 可加入少量紅棗(1–2粒)增添甜味及養脾氣。
- 若腸胃特別虛寒者,可加1–2片薑片暖胃。
- 建議隔日飲用一星期觀察效果,避免長期當水飲;症狀無改善者,建議尋求醫師專業協助。

3個穴位改善腸胃不適
另外,梁醫師建議可多按以下3個穴位,幫助改善腸胃,健脾祛濕:
1. 足三里
功效:調節胃腸功能,治療胃痛、腹脹、消化不良等問題。
簡易取穴方法:坐姿,彎曲膝蓋,將四指併攏,放在膝蓋外側下方,第四指末端便是足三里穴的位置。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里穴,每次按壓5-10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2. 豐隆穴
功效:有助代謝濕氣,改善便秘、水腫、肥胖問題。
定位:膝蓋骨外側陷下處,與外腳踝連線的中點就是「豐隆穴」。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中指按壓豐隆穴,每次按壓5-10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3. 外關穴
功效:清熱、消腫祛風,可治一切風寒或暑濕邪氣。
定位:位置位於前臂背側,手腕橫紋向上三指寬處,與正面內關相對。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中指按壓外關穴,每次按壓5-10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梁醫師稱,夏天除了要清熱之外,還要懂得養脾,因為脾胃強健,自然「食得、瞓得、唔易攰」。故此,若大家想過一個舒服健康的夏天,就要從「修理脾胃」開始。
鳴謝:
尚容堂中醫館 @sheungyungtong
註冊中醫師梁佩儀 @pollyleung.ec

延伸閱讀:食飯時飲水對胃唔好?這3類人不宜食飯飲水!中醫拆解水飲病及飯水分離法

Follow我們 Social Channel 得到最新資訊 :
IG: nutriLion.hk | nutriLion.ec | nutriLion.cook
YouTube: @Nutrilion.healthylife
FB: nutriLi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