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 | 風寒外感易致乾咳皮膚痕癢 中醫推薦4大食療及穴位調理

霜降-養生重點-24節氣-霜降養生食療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第十八個節氣,標誌秋盡冬臨。氣候轉冷而燥氣未消,晝夜溫差顯著。中醫養生要點從秋季「養陰潤燥」過渡至冬季「溫補護陽、養藏腎精」,以護肺養腎為核心。

霜降節氣特徵與影響

  • 肺主秋、腎主冬,易出現咽乾、乾咳、皮膚瘙癢、手足冰冷、腰膝痠軟或關節痹痛。
  • 日照時間縮短,帶來「秋肅易悲」,情緒低落或倦怠加劇,肺氣失調更影響呼吸道同皮膚健康。

3大養生要點

  • 起居調理:晚上提早入睡,早上稍遲起床,重點保暖頸部、腹部同腳部;保持室溫18-22°C,濕度45-55%。中午小憩15-20分鐘,有助陽氣內蓄。
  • 飲食原則:以「溫潤不膩」為主,選用潤肺食材如雪梨、百合、銀耳、麥冬、沙參、蜂蜜、芝麻、核桃;健脾食材包括山藥、蓮子、南瓜、小米、紅棗。避免辛辣、熏烤及冰冷厚味,以免傷肺陰或影響脾胃運化。
  • 運動與情志:推薦散步、太極或八段錦等溫和運動,在日照暖和時段進行,微汗即停。透過觀賞自然、規律社交與腹式呼吸,調和肝氣和肺氣。

4大常見不適與應對

  • 乾咳少痰、咽喉乾癢:以潤肺養陰為主,減少辛辣、油炸和濃茶咖啡攝取。
  • 皮膚乾癢:外用溫和保濕產品,沐浴避免過熱過久;內服芝麻、核桃、百合銀耳湯潤燥。
  • 四肢冰冷、腰膝痠軟:注重足部保暖,下肢適量鍛鍊運動,配合溫陽護腎。
    風寒外感初起(惡寒無汗):可用蔥白、豆豉、薑片煮湯,飲食後出現微汗後停;如高熱或有基礎病,應及早就醫。

4款應節食療推薦

百合雪梨銀耳飲

功效:潤肺止咳、緩解咽乾。

材料:

雪梨1個
銀耳10-12克
百合20克

做法:

  1. 先用溫水浸發銀耳2小時,待發大後撕成小塊及去蒂。
  2. 百合用滾水汆燙1-2分鐘,有助去除雜質及異味,然後撈起瀝乾水備用。
  3. 雪梨切片備用。
  4. 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倒入600ml清水(可酌量加減),以小火熬煮30至40分鐘至湯稠即可。

*溫服1-2天有助潤肺止咳。

山藥蓮子南瓜小米粥

功效:健脾益氣、養津禦寒

材料:

山藥50克
蓮子20克
南瓜100克
小米50克

做法:

  1. 蓮子洗淨,去芯備用。
  2. 沖走鮮山藥表面上的泥沙,去皮後切小塊(建議戴上手套,避免皮膚敏感),泡冷水(以防氧化)備用。
  3. 南瓜切粒備用。
  4. 將所有材料放進鍋中,加入約800ml清水(可酌量加減),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熬40分鐘至米爛即可。

*建議可於早餐及晚餐各一小碗。

薑棗暖身飲

功效:溫陽散寒

做法:

生薑3-5片
紅棗4-6枚
桂圓6-8粒

做法:

  1. 生薑切片備用;紅棗洗淨,去核備用;桂圓洗淨備用。
  2. 將所有材料放進鍋中,加入清水約500ml(可酌量加減),以中火煮15-20分鐘後即可享用。

*建議溫服。口渴易熱者可減桂圓。

黑芝麻核桃糊

功效:補腎潤燥、養髮

材料:

黑芝麻粉100克
核桃30克
米飯150克
鮮奶200毫升
冷開水300毫升
黃糖適量

做法:

  1. 核桃放入焗爐用160度烤8分鐘取出,放涼切成碎粒 。
  2. 將所有材料(黃砂糖除外)放入攪拌機中,打成細緻的泥狀。
  3. 將芝麻核桃糊倒出,用小火煮沸(邊煮邊攪拌以免黏底)。
  4. 按個人口味加入適量黃糖,即可享用。
  5. 濃稠度可以依照自己口味另外添加水或鮮奶以調整~

4大穴位調理+1招暖身貼士

  • 足三里、太谿:按揉3-5分鐘,健脾益氣、補腎護陽。
  • 合谷配迎香、風池:按3-5分鐘,宣肺通竅、疏風散寒,適合鼻塞或頸部緊繃。
  • 睡前溫水泡腳10-15分鐘,加入生薑片同艾葉,助眠暖身。

霜降養生重點在「溫潤相濟、養藏為先」,外防寒邪、內潤燥氣,兼顧脾胃運化和情志調節,穩健迎接冬令、積蓄正氣。如體質特殊或症狀持續,建議諮詢註冊中醫師,進行個別化治療。

撰文:博愛醫院註冊中醫師王仲涵

編輯:NutriLion EC編輯部

延伸閱讀:秋天湯水|9款養陰潤燥秋天湯水食譜 生津潤燥、潤肺止咳、益氣養陰

Follow我們 Social Channel 得到最新資訊 :

IG: nutriLion.hk  | nutriLion.ec | nutriLion.cook

YouTube: @Nutrilion.healthylife

FB: nutriLi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