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 | 飲食起居養生4大重點 + 中醫推介3款潤燥食療

秋分-養生重點-24節氣養生-秋天潤燥食療

秋分:陰氣漸盛,陽氣漸收

中醫認為,秋分是一個陰陽平衡的節氣,但之後陰氣漸盛,陽氣漸收。秋屬金,與肺相應,氣候特點是乾燥(秋燥)。因此,秋分時節的養生保健重點在於:平衡陰陽、滋陰潤燥、收斂肺氣。

養生重點一:精神調養,宜安寧平和,收斂神氣

秋日萬物凋零,容易引人產生悲秋、憂鬱的情緒(悲秋綜合征)。這與肺的功能相關,因為肺主悲憂。建議應多與家人朋友交流,參與戶外活動,登高望遠,心曠神怡,避免沉溺於悲傷情緒。

另外,精神情緒上應順應收斂之勢,要像秋天的狀態樣,逐漸趨於安寧、平靜,避免大喜大悲使神志安寧。

養生重點二:起居調養,宜早臥早起,防寒保暖

作息規律應遵循「早臥早起」的原則。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

另外,需要特別注意保暖。因為秋分後早晚溫差會變大,俗話說「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應及時添加衣物,尤其要注意腹部、背部、腳部的保暖,防止寒邪入侵,引發感冒、腹痛、腹瀉等。

養生重點三:飲食調養,宜滋陰潤燥,酸甘化陰

這是秋分保健的重中之重。飲食上要少辛增酸,忌食過於辛辣刺激、發散的食物(如蔥薑、蒜、辣椒等),以免助燥傷陰。應多吃滋陰潤肺、酸味甘潤的食物。

推薦食材

  • 蔬果類:梨、甘蔗、銀耳、百合、山藥荸薺、蓮藕、蘿蔔、芝麻、蜂蜜、蘋果葡萄、石榴。
  • 粥品:早餐或晚餐喝一碗溫熱粥,能有效防秋燥,如百合銀耳粥、山藥粥、芝麻粥等。
  • 補充水分:喝溫開水,可少量多次。可在水中加入少量蜂蜜或鹽,以「朝朝鹽水,晚晚蜜湯」的方式對抗秋燥。

三大潤燥食療推介

秋分養生食療-冰糖燉雪梨

冰糖燉雪梨

    功效:生津潤燥、清熱化痰。

    材料:

    雪梨1個(去核不去皮,止咳成分在皮)
    冰糖適量

    做法:

    1. 將雪梨洗淨,在頂部三分之一處橫向切開,用小刀或勺子挖掉中間的核。
    2. 在雪梨的中空處放入適量冰糖,將剛材切下的雪梨蓋子蓋回。
    3. 將處理好的雪梨放入燉盅或碗中,在鍋中隔水蒸煮約20至40分鐘,直至雪梨肉質變軟。
    4. 蒸煮完成後即可取出享用。 
    秋分養生食療-百合銀耳羹

    百合銀耳羹

    功效:滋陰潤肺,養胃生津。

    材料:

    鮮百合20克
    銀耳2朵
    冰糖適量

    做法:

    1. 銀耳用冷水泡發半小時以上,洗淨去蒂後撕成小朵或小片。百合沖洗乾淨備用。
    2. 將銀耳、百合放入鍋中,加入足量的水,水量需完全覆蓋所有材料。
    3. 大火煮滾後,轉成小火慢燉,至少燉煮40分鐘至1小時,期間觀察材料的軟爛度和湯汁的濃稠度。
    4. 在熄火前約半小時(或根據個人喜好甜度),加入適量的冰糖,攪拌至完全融化。
    5. 燉煮到銀耳的膠質充分析出,湯汁呈現濃稠滑順的狀態即可關火。 
    秋分養生食療-沙參玉竹老鴨湯

    沙參玉竹老鴨湯

    功效:滋陰潤燥安神,非常適合體質偏燥的人秋季食用。

    材料:

    沙參15克
    玉竹15克
    老鴨500克
    生薑2片

    做法:

    1. 將老鴨去毛、內臟後洗淨,斬成適當大小的塊。
    2. 鴨塊冷水下鍋,加入薑片,大火煮至水滾,撇去浮沫,撈起鴨塊並沖洗乾淨。
    3. 沙參、玉竹清洗乾淨備用。
    4. 將處理好的鴨塊和藥材放入砂鍋中,加入足量的清水,水量需完全覆蓋所有材料。
    5. 大火將湯煮沸後,轉為小火慢燉約1.5至2小時。
    6. 起鍋前加入適量的鹽調味,即可享用。 

    養生重點四:運動調養,宜動靜適宜,不宜過汗

    秋季是鍛煉的好時節,但原則是不宜大汗淋漓,因為出汗過多會耗傷津液,違背了秋季收斂的養生原則。運動時應注意:

    • 選擇平和的專案:如散步、慢跑、打太極選擇平和的專案:如散步拳、八段錦、瑜伽等。
    • 注重呼吸:多進行深長、緩慢的呼吸有助於肺氣的宣發和肅降。
    • 運動後及時補水:補充溫水或淡鹽水,切勿立即飲用大量冷飲。

    經絡保健:4大穴位推介強身防病

    迎香穴

      位置:鼻翼外緣中點旁

      用食指指腹按揉,可宣肺通竅,有效預防感冒、鼻炎和呼吸道疾病。

      足三裏穴

        位置:膝蓋外側凹陷下四指處

        健脾益胃,補中益氣,是強壯身心的大穴,能提高免疫力。

        湧泉穴

          位置:腳底前部凹陷處

          滋陰降火,引火歸元,晚上用熱水(可加薑)泡腳後搓揉此穴,有助於睡眠和補腎氣。

          肺俞穴

            位置: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 1.5寸

            經常按揉或艾灸此穴,可以補益肺氣,治療咳嗽、氣喘。

            秋分常見問題及注意事項

            • 防秋燥:如果出現口乾、唇裂、鼻塞、咽痛、乾咳、皮膚乾燥、便秘等症狀,都是「秋燥」的表現,需加強滋陰潤肺。
            • 防腹瀉:天氣轉涼,脾胃易受寒,注意腹部保暖,少吃生冷瓜果。
            • 防感冒:氣溫波動大,是感冒高發期,應及時增減衣物,體質虛弱者可考慮接種流感疫苗。

            撰文:博愛醫院註冊中醫師王仲涵
            編輯:NutriLion EC編輯部

            延伸閱讀:

            【秋天潤燥湯水】海星海底椰雪梨湯 清熱生津、潤肺止咳|處理海星小技巧

            【秋天湯水 】鮮百合淮山無花果黃豆湯 養陰生津解秋燥轉季補肺氣 | 附食譜及影片教學

            Follow我們 Social Channel 得到最新資訊 :

            IG: nutriLion.hk  | nutriLion.ec | nutriLion.cook

            YouTube: @Nutrilion.healthylife

            FB: nutriLi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