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重|奶茶、壽司、乳酪都係濕?中醫:少吃9種致濕飲食|教你檢視濕重特徵

濕氣重_中醫分析9種致濕飲食

來到春夏季節,天氣變得潮濕多雨,身體變得易倦欠精神,令大家都很關注「濕氣重」的問題。註冊中醫師徐澤昌博士指出,當身體代謝不到水分,水分超過身體能處理的極限,就會形成「濕」。他列出9種日常十分常見的致濕飲食,上榜的還包括港人喜愛的咖啡及奶茶!

濕可分為「外濕」及「內濕」

註冊中醫師徐澤昌博士表示,「濕」可分為「外濕」及「內濕」,外濕由環境因素所致,例如香港天氣潮濕,會令濕邪侵襲體內;內濕則多因脾虛所致。此外,「濕」還可分為濕熱、寒濕、風濕及痰濕等,每種濕重體質的成因及表徵都有不同。濕重表徵普遍包括:易長濕疹、大便易稀爛、面油及頭油分泌多、易有汗漬、女士白帶多等。

9種常見致濕飲食

上文提到,「濕」除了有外濕之外,還有內濕,而內濕與飲食習慣息息相關。徐博士指出,日常有9種飲食都屬於致濕類型,吃過量會加重體內濕氣及影響健康,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濕氣重_中醫分析9種致濕飲食
1. 酒「酒濕之性」,不論是啤酒、紅酒、白酒抑或其他酒,徐博士指所有酒都屬於「濕」,會損傷脾胃,且易令濕疹及牛皮癬等皮膚病發作。
2. 生冷食物冷食物會損傷脾胃陽氣,導致水濕停滯體內,所以要少食,例如壽司、沙律、雪糕等。
3. 甜食甜食會阻礙脾胃運化,令身體容易生濕,例如蛋糕、汽水等。
4. 煎炸食物煎炸食物比較油膩,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容易產生濕熱。
5. 海鮮海鮮類,尤其是蝦、蟹、貝殼類等海產類,多吃會容易令人出濕疹,所以濕疹人士要少吃。此外,若女士濕氣過重會令白帶增多、容易下體痕癢及患上尿道炎等,所以勿多吃海鮮。
6. 奶茶中醫角度而言,奶屬於濕氣重,而紅茶屬性偏溫,若多喝熱奶茶會令濕氣累積,甚至令體質變得濕熱。而凍奶茶則屬於既寒且濕,多喝同樣會形成體內濕重現象,若加糖飲用更會濕上加濕,故少飲為妙。
7. 咖啡咖啡屬於升陽食材,屬性偏溫,喝後會令人出現心跳加速、精神、新陳代謝提高、發熱、易出汗等徵狀,若加入奶沖製成奶啡,多喝會容易造成濕熱。故此,徐博士提醒體質陰虛火旺、失眠、易口乾舌躁等人士都不宜多喝咖啡。
8. 菇類菇類生長於潮濕陰暗處,故屬性偏濕,易「助長濕氣」而誘發皮膚過敏。
9. 乳酪乳酪既屬於生冷食物,亦是屬性偏濕的奶製品,所以即使現代醫學認為有益健康,但在中醫角度而言,它是容易令身體積濕的食物,「有病人朝早食凍乳酪,令身體濕氣好重,成日肚痾,又攰又無力,出現氣虛。 」

致濕飲食成禁忌?中醫:要視乎體質

然而,上述9種食物都是大眾的飲食禁忌嗎?徐博士稱並非所有人都不宜進食,假如身體陰陽平衡、身體調理得當,他笑言「你食乜都得嘅」,只是要適可而止,但仍不鼓勵大家吃生冷食物。

那麼如何為之適量?徐博士指出,需要視乎個人對該類食物的承受能力。例如脾虛濕重的人士,意即平日易腹瀉、易有皮膚濕疹、舌苔厚、舌胖大及舌邊有齒痕等,都是體內積濕的現象,這類人士就不適宜喝任何凍飲及吃奶製品,例如乳酪、乳酪雪糕等,否則會令濕氣重症狀加劇。

如何改善濕氣重問題?

若現時體質濕重,是否代表下半輩子都不可以喝咖啡、奶茶、吃海鮮等致濕飲食嗎?徐博士表示,人的體質不會一成不變,而濕氣重的體質更非一輩子。若想改善濕重體質,可以透過中醫調理身體,例如中藥及針灸,提高身體代謝濕氣的能力,

「即係維修你嘅身體,人體就好似機器咁,而你體內嘅化濕功能弱咗,係可以透過中醫治療去提高身體機能,過返正常生活。」

不過徐博士強調,即使身體變得「百毒不侵」,但不代表可以自此放縱飲食,否則又需重新調理身體,笑稱「你唔會飲杯珍珠奶茶就生濕疹㗎嘛,間唔中食下都可以。」

鳴謝:註冊中醫師 徐澤昌博士

註冊中醫師 徐澤昌博士

延伸閱讀:春天湯水食譜合集 | 推薦8款利水消腫,健脾祛濕湯水!

延伸閱讀:【春夏祛濕】健脾和胃祛寒濕茶飲 — 陳皮生薑薏米水

Follow我們 Social Channel 得到最新資訊 :

IG: nutriLion.hk  | nutriLion.ec | nutriLion.cook

YouTube: @Nutrilion.healthylife

FB: nutriLi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