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 | 全年最熱!中醫推介2款清熱消暑健脾袪濕食譜+飲食宜忌小貼士

大暑-中醫-養生-袪濕食譜

大暑 | 之前每日都像置身於焗爐般,原來都未算最熱?明日(7月22日)正式踏入大暑,大暑是夏季最後一個節氣,亦是一年中最熱之時!註冊中醫方鎧恩醫師特別為大家推介2款清熱消暑食療、亦提醒大家大暑時節的養生重點及飲食宜忌,減低炎熱天氣引起的各種身體不適。

大暑氣候特點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大暑是夏季最後一個節氣,也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2025年的大暑在7月22日,比7月初的小暑更為炎熱,加上香港正值雷雨季節,濕氣亦相對較重。

大暑養生重點

大暑之時,人體的陽氣浮散於體表,腠理開泄,容易因為汗出過多、耗氣傷津而出現身熱、口渴喜飲、唇乾舌燥等表現。同時,暑多挾濕,容易導致脾胃受困而出現食慾減退和消化不良等。此外,暑氣通於心,炎熱高溫亦容易使人心火過旺,導致心情煩躁易怒、失眠等情況。

輕量運動排濕氣 以微出汗為佳

適度的運動有助氣血運行,促進身陳代謝,幫助排除體內的濕氣。大暑期間適合進行溫和的運動,例如散步、慢跑、太極、八段錦等等。運動時以遍身微微出汗為佳,應避免大汗淋漓,以免損傷身體的津液,而運動後亦需及時補充水分。另建議選擇清晨或傍晚等較涼快的時間進行運動,避免於烈日當空下長時間暴曬或進行高強度訓練,以免中暑。

若出現頭暈頭痛、胸悶心悸、噁心嘔吐、大量出汗或無汗、精神萎靡等中暑先兆,需到陰涼處休息並補充水分,若情況未見改善甚或進一步加重,需及時就醫。

宜穿寬鬆減悶熱 免誘發皮膚問題

穿著方面,宜選寬鬆及透氣的棉麻衣物,幫助散熱排汗;盡量避免穿著滌綸和尼龍等合成纖維質料,以免汗水積聚而導致悶熱不適或誘發皮膚問題。若汗出過多,需及時擦汗更衣。汗出後腠理更為疏鬆,寒濕之邪容易乘虛而入,而導致感冒、關節疼痛等疾病,故切忌馬上洗冷水澡或直吹冷氣。加上香港很多地方的冷氣温度都偏低,室內外温差較大,建議常備輕便外套,慎防受涼。

午睡降心火 

另外,暑氣通於心,午時(中午11點到下午1點)為心經當令之時,於此時適度休息有助養心氣,降心火,平靜情緒。午睡時間以15分鐘左右為宜,過長容易導致疲勞或影響晚上的睡眠質素。

大暑飲食宜忌

從中醫角度,大暑的飲食應以清暑養心、健脾祛濕為主。清熱解暑的食材可選西瓜、冬瓜、青瓜、苦瓜、綠豆及荷葉等。惟以上食材性味偏於寒涼,脾胃虛寒的人士並不適合長期或過量食用,以免進一步損傷脾陽,而反加重腹脹或腹瀉等腸胃不適的症狀。至於健脾利濕的食材可選白扁豆、赤小豆、薏苡仁、茯苓、山藥(淮山)及白朮等,有助改善炎炎夏日所帶來的身體困重和脘腹脹滿感。而養心安神的食物則可選蓮子、百合、麥冬、小麥等。

消熱消暑食療1 — 綠豆薏苡仁湯

功效:綠豆清熱解毒、解暑;薏苡仁利水滲濕、健脾、清熱排膿。兩者合用可以消暑祛濕,適合在炎熱潮濕的夏天服用。

材料(一人份量):

綠豆20克
薏苡仁30克
清水約400毫升(水量可依個人喜好的濃稠度調整)
冰糖適量

做法:

  1. 洗淨綠豆及薏苡仁後,將其浸泡約2小時。
  2. 將處理好的綠豆及薏苡仁放進鍋中,加入清水。以大火煮沸後,轉中小火,蓋上蓋子煮約40分鐘,期間偶爾攪拌。煮至綠豆和薏苡仁熟透變軟,加入少量冰糖融化即可。

注意:以上材料亦可加入適量大米煮粥食用。脾胃虛寒、孕婦或正值經期婦女不宜過量食用。

消熱消暑食療2 — 荷葉茶

功效:荷葉具有清暑化濕、健脾升陽、涼血止血等功效。

材料(一人份量):

乾荷葉6-10克
500毫升

做法:

  1. 用清水快速沖洗荷葉表面的灰塵。
  2. 洗淨的荷葉放進杯中,加入沸水,蓋上蓋子燜泡約15分鐘即可飲用。
  3. 可加水反覆沖泡,直至味道變淡。

注意:脾胃虛寒、孕婦或正值經期婦女不宜食用。

方醫師提醒,大暑雖酷熱難耐,但切忌貪涼飲冷,以免損傷陽氣,埋下病根。通過合理飲食、規律作息及適當運動等生活習慣的調整,可以讓我們更好的適應這又熱又濕的天氣,為秋冬的來臨做好準備!

撰文:博愛醫院註冊中醫師方鎧恩

編輯:NutriLion EC編輯部

Follow我們 Social Channel 得到最新資訊 :

IG: nutriLion.hk  | nutriLion.ec | nutriLion.cook

YouTube: @Nutrilion.healthylife

FB: nutriLion.hk